【本地遊】西貢海藝術節遊鹽田梓橋咀洲 跳島打卡與藝術品玩捉迷藏【內附連結】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2/12/12 12:00

分享:

分享:

島上有 12 個《大菠蘿遊》陶藝作品,可參照手繪地圖逐一捕捉。(張頌婷攝)

日本有瀨戶內國際藝術祭,香港其實也有個本土版,西貢海藝術節剛於11月16日正式展開。雖然規模及陣容不能與前者相提並論,但在秋日來個跳島走走,看看本地藝術家的作品,感受西貢的自然美,也是不錯的郊遊體驗。

不用羨慕外地,本地近年也多了出色的藝文節目及活動,留港也能好好體驗藝術氣息。西貢海藝術節源自早前的鹽田梓藝術節,將藝術串連島嶼,大受歡迎下今年擴大規模,舉行地點更延伸至西貢其他地方,整個藝術計劃更加圓滿。

3年跳島主題展

西貢海藝術節為期3年,第一年由即日起至明年1月舉行,由鹽田梓出發,透過藝術作為媒介,並以「再島嶼」作為策展主題,希望旅客再在島嶼相遇出發、相遇人、相遇故事,以不同體驗感受藝術和大自然的療癒力量,同時一試跳島藝術遊的樂趣。

西貢海藝術節即日展開,在鹽田梓及橋咀洲均有大型展品,包括由 Stickyline 製作的《海洋說》海螺雕塑。(張頌婷攝)

首年會先從鹽田梓及橋咀洲作起點,以「再島序」為副題,延續以往的藝術節再探討天地人序,為藝術節展開序幕。2023年將延伸至滘西洲和糧船灣,策展副題定為「再島敘」,敘述島上風土人情。2024第三年的副題定為「再島聚」,以互動和相遇為中心,帶來重聚的趣味。

策展的一口設計工作室負責人張國麟(Alan)稱,藝術家們圍繞一個六維的框架中構思,透過與村民的深度溝通及合作,再挑選合適的元素及地點去創作,造就今次盛大的海島藝術節。

島上有西貢海藝術節的簡介及地圖,可按圖索驥觀賞。(張頌婷攝)

9件作品遍布兩島

鹽田梓這條天主教客家村落,向來是熱門的跳島郊遊地,從西貢乘船來到碼頭,感覺煥然一新。全新修葺過的碼頭,是香港少數圍繞島上主題而設計,以「地鹽世光」代表鹽田梓,天花及欄桿上有十字架的形狀,地板的菱形亦象徵着鹽田結晶,隱約透露出小島的信仰及歷史文化背景,甚有心思。

島上共有6件作品,散布在島上不同角落,如碼頭旁的《歸航》,這個位於海邊的雕塑結合帆船及白鴿形狀,一虛一實造型代表着聖靈和人同在,喻意來自四方八面和盛載着不同故事的生命小船。《回憶的味道》首次在舊村屋中展覽,創作者黎慧儀希望透過短片,將居於鹽田梓的客家女性之口述歷史娓娓道來。

展出在地文化

在鹽場附近的藝術品有動力藝術家陳家俊的《流水龍骨》,以現代美學與機械設計,重現昔日的龍骨水車,更可以像踩單車般互動;設計師孫舒雯及梅詩華的《「鹽」下乘涼》,則用上粉色的繩網及木地台,製成一個可供打卡、休憩及表演的舞台。

另外兩件作品較為大型,公共空間設計藝術家郭達麟以宗教為主題,將村墓地前的足球場復修,並以砌磚的方式製成迷宮,呈現出一對手,更可打迷你高爾夫球。由建築師高浚明創作的《漂浮氣泡》,在連接鹽田梓及滘西洲的玉帶橋上,設計出一個以鏡條製成的球體,份外吸睛,除了反射出潮汐漲退,更帶出三代橋樑的進化史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橋咀洲巨型海螺

欣賞過鹽田梓的作品,下一站可登上橋咀洲,參訪島上3件作品。最矚目的一件,是由Stickyline製作的《海洋說》。巨型的鏡面金屬海螺置於海邊,象徵着曾在島上寄居的過客,海螺中空的形態,更能收集和放大海浪的聲音,讓公眾仔細聆聽海的聲音,思考我們在大自然中的角色。

另一件《日光下的月影》更是「期間限定」,置於連島沙洲的另一邊,要潮退才可近觀。竹籐藝術裝置表達不同形態的月亮,借月亮的變化,比喻潮漲潮落。圍繞着月亮的12個大大小小的球體,就如日晷般,以影子來推斷時間。

而最後一組則是藝想跟插畫師貓珊的《大菠蘿遊》,由一班自閉譜系的展能創作團隊打造,將島上標誌性地貌如菠蘿包石、生物及植物化成可愛陶泥公仔,參觀者在郊遊的同時,可發掘出散落在行山徑上的作品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主題免費導賞

自行探島參觀外,本地遊團體「街坊帶路」亦於藝術節期間,逢星期二至日舉辦多場深度導賞團,分成宗教與族群、文化與感官及自然與歷史路綫,還有橋咀洲的地質生態路綫。另亦有互動體驗,包括獨木舟遊、製鹽及環島攝影工作坊、靜觀體驗、島嶼解謎歷奇體驗、親子尋寶活動,以及一系列由參展藝術家親自主持的工作坊和專題講座等,可於網上報名免費參與。

西貢海藝術節
地點:西貢鹽田梓及橋咀洲
舉行日期:即日至2023年1月15日
活動報名日期:12月14日可報12月29日至1月15日

記者:張頌婷